作者:江英 龙晓东
第一次听闻碧林,是源于龙老师。龙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他精通英语、侗语,曾经也是一名教师,在教育事业上默默耕耘,培育了无数的学子。而碧林,便是他魂牵梦绕的老家。从他的讲述中,我们对这个神秘的地方充满了好奇,终于,我们踏上了这片令人向往的土地。
踏入碧林,仿若踏入了一个被岁月遗忘却又被时光雕琢的梦幻之境。碧林全景似一只龙船,大家把该村称为在“龙船”上漂泊的侗寨。整个侗寨于天地间悠然伫立,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让我们这颗在尘世中疲惫的心,瞬间找到了栖息之所。

初临碧林,寨门将军的景象便深深震撼了我们。那两座山头,恰似两位雄赳赳的大将,威风凛凛地驻守着寨门。他们身姿挺拔,气势非凡,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又似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站在它们面前,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那是历史的沉淀,是岁月赋予的使命。龙老师曾说,在侗语里,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寓意,承载着世世代代碧林人的希望与信仰,眼前的寨门将军,便是这份传承的守护者。

怀着对神秘川洞的无限憧憬,我们一行踏上了前往川洞的路程。打头阵的是一位热情豪爽的碧林大哥,他手持镰刀,走在队伍最前端,为我们奋力开路。山林间的小路荆棘丛生,枝叶交错,他挥舞着镰刀,一下又一下,将那些阻碍前行的藤蔓和杂草砍断,开辟出一条狭窄却充满希望的小道。当我们来到一处较为陡峭的山坡时,意外发生了。不知怎的,同行的英子突然脚底一滑,身体往后倒去,背朝地、面朝天,整个人不受控制地向坎边往下滑。而在她面前两尺处,是那位曾当过兵的老弟,此刻他背朝坎、面朝我们,正全神贯注地护着队伍前进。这一滑,直直地撞向了他,当兵的老弟也顺势往坎下梭了下去。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好在当兵的老弟反应迅速,他凭借着军人的本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迅速伸出手抓住了身边的一棵小树,同时大声呼喊让大家往后退。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他们终于稳住了身形,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小意外。
经过这场小插曲,大家都心有余悸,但也更加谨慎地前行。终于,我们来到了神奇的川洞前。川洞穿山而过,气势恢宏。站在洞口,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仿佛能听到时光的呓语。我们缓缓走进洞中,感受着它的深邃与神秘,心中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回想起刚才的惊险一幕,我们更加珍惜此刻站在川洞前的时光,也对这片土地多了一份别样的情感。

在回来路上遇见流沙瀑布,那是碧林山水间的一抹温柔。它没有磅礴的气势,水流从上方轻盈地落下,如丝如缕,好似一条银色的绸带从山间垂下。走近细听,那水流声轻柔悦耳,宛如一首舒缓的小曲,在山林间悠悠回荡。站在瀑布下方,丝丝水雾扑面而来,带来阵阵清凉,让人感到格外惬意。瀑布的水流顺着山势蜿蜒而下,滋养着周围的花草树木,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龙老师告诉我们,在侗乡的文化里,瀑布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象征着生命的奔腾不息,也寓意着碧林人勇往直前的精神。

曾经的碧林八景,虽有些已随着时光的流转悄然消失,但新的景色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龙家五龙抢宝之地,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人不禁遐想连连;东溪的水库,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为碧林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闷漂(侗语:水井),作为六月初一故事的发源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闷干(侗语:水井)侗家的第一大井,用它深不可测的碧绿泉水滋润了侗寨的山山水水。龙老师用他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这些地方的故事一一道来,那些故事里,有先辈们的智慧,侗家人的勤劳,有碧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在领略了碧林这诸多令人陶醉的美景后,我们才发现,这里真正的魅力,其实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如同碧林的山水一般,淳朴而善良。每一张笑脸,都洋溢着热情;每一次相遇,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真诚。田间劳作时,他们挥洒着汗水,却哼着欢快的歌谣,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邻里相处间,互帮互助,那份浓浓的人情味,让人倍感温暖。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传承着碧林的文化与精神。龙老师说,这是侗乡文化的传承,是深入每一个碧林人骨髓的精神纽带。

离开碧林后,我们的心却依旧沉醉在那片山水人文之中。碧林的美,不仅美在山水,更美在人心。它就像一首悠扬的诗篇,一幅绚丽的画卷,一段动人的乐章,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我们期待着农历六月初一与碧林的相遇,期待着再次沉醉在它的怀抱中,感受那份独特的美好,那份难以忘怀的侗寨乡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