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军中学:引文学赛事新能源 创核心教育新理念

来源:互联网 阅读:- 发布:2025-07-21 14:26:08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教育界有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像哥赫巴德猜想一样,吸引着每个教育工作者去挑战。

虽然钱老为此而疾呼,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机械割裂,对培养未来人才,有百害无一利,但在全球都重理弱文的大潮流下,文科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理科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弱等现象日益突出。而世界历史证明,文化和科技的每一次融合,都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有力引擎。尤其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今天,未来领军的新人才必然要具备全面的复合型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

杭州学军中学作为浙江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首批一级重点中学、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涉外单位,现有西溪校区、紫金港校区、海创园学校、文渊中学、桐庐学校、径山高中,多年来高考成绩全省瞩目,始终位于全省前列,被誉为“一流大学的人才摇篮”。

这得益于他们始终秉持“全人教育”和“全球教育”的核心办学新理念。学校为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军新人才,尽己所能为学生提供拓宽视野与个性发展的平台,多次承办各学科的全国性高端会议及活动,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教师、同学们相互切磋技艺、探寻真知,在无形中为解开教育界的“钱学森之问”提供了学军特色版新答案。

学校领导认为,文学能传递灵魂的力量。有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的人,才是一个有灵魂支柱的人。一个集聚写作人才的校园,才是一个有创造活力的校园。他们积极引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等文学赛事新能源,创新核心教育理念,培育未来领军新人才。

2025年7月19日,学军紫金港校园内,胜友如云,俊采星驰,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承办的第22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在这里正式启动。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项静,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副理事长尤立增,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单荣秀,特邀嘉宾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真大成,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张晓玥,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学院院长、浙江省高校创业学院联盟理事长王卫红,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李乐,杭州学军中学党委书记杨凯锋,杭州学军中学副校长周洁,杭州学军中学副校长张立东,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径山高级中学执行校长王筱兵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带队老师们合计900多人共襄盛会。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自 2003 年创办以来,已经成为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全国竞赛白名单中的重要赛事活动,其权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赛分省级赛和全国赛。省级赛设立省级一、二、三等奖,采取线上投稿和评选的方式进行,同时选拔全国总决赛选手,全国赛设立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采取统一命题、现场写作的方式进行。另设立“十佳小作家”奖。

随着大赛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参赛学校和人数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门槛相应得也就越来越高。本届大赛省赛,高一高二组共有2000多所高中、76万多学生投稿参加,高三组也有20多万,经评委会评审,从省级一等奖选拔出决赛选手三千多名,占比不到0.5%。比以往的获奖名额大幅减少,提高了省赛的含金量,也预示着省赛获奖和入围总决赛的难度大大增加。

作为杭州赛点的东道主,杭州学军中学党委书记杨凯锋在开幕式上首先致欢迎词。他全面介绍了学军的核心办学理念和培养面向未来领军新人才的教育思路,以及学生们由此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的佳绩。他说,学军的学子们不仅在理科领域表现突出,也在文学、历史、艺术等领域同样有着傲人的表现。仅最近两年间,学军学子获得叶圣陶杯全国决赛特等奖2人,一等奖36人,获全国决赛优秀指导教师62人次,两次获优秀组织奖,这无疑展现了学校五育融合教育的优秀成果。

杨凯锋指出,学校曾和北大附中等13所名校于1980年联合创刊《作文通讯》,这是全国最早的作文教学交流平台。如今,校内以“繁星文学社”为代表的社团,更为学生搭起一架从课堂到创作的桥梁。

他表示,学军中学愿与大赛同心同行,挖掘并培育有文学梦的青年人才,以本届大赛为起点,守护每一颗文学的种子。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项静对此表示高度肯定,她在代表主办单位作致辞时说,第22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在杭州学军中学开启,意味着崭新的开始和未知的探索。今天的文科教育虽然面临式微的趋势,AI技术的兴起逐渐取代部分写作,但一代青年人崭新的生活经验、鲜活的思想、深刻的认知,实地的探索和心灵历程,他们与时代之间的碰撞,以及由此产生的痛苦、兴奋、迷茫、愉悦和愤怒,这些无法由AI完成,只有靠年轻一代的实践和书写完成。写作不是知识和技术的累积,而是知识和技术的有效融合,是人文素养的培育。

学军中学的何其琛同学说:今天,我们在这座城市的文化心脏,共同开启一场关于文字、关于梦想、关于青春的盛宴,于我而言,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现实与梦想。我们在叶圣陶杯的舞台上,不仅仅是在争夺一个奖项的荣誉,更是在追求一种精神的升华与蜕变。

他的身上,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一个优秀的学军未来领军新人才的基本内涵:学贯中西、横跨文理,全面发展,全球视野。

遵义市第四中学的杨知华老师和浙江省衢州市第一中学的孙慧丽老师也认为,叶圣陶杯这种文学赛事,给了学子文学交流的平台,使语文教学可以借助大赛,来全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真大成教授更是感慨,作为一名浙大的老师,今天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的“近邻”——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参加本次总决赛的开幕式,感觉很有意义。他说,身处当前的数智时代,碎片化阅读、移动端阅读导致的语言贫乏、低俗和浅薄触目惊心,语文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日渐低下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倡导中文写作的准确、规范和优美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性。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副理事长尤立增在赛前讲座中通过例文分析说明了叶圣陶杯“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三大理念的内涵分别是什么。他强调命题的目标在于引领 “真实的阅读与真实的写作”,强调参赛者要“真的读过”和“真的思考过”。

大江滔滔东向海,回望处,高原雪谷,一缕细水正长流。第22届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启动仪式在紫金港的举行,带给学军的不只是一场简单的文学比赛,更是以此为新起点,引力赋能教育内涵迭代加速的新能源,从而不断涤新学军的核心教育新理念,鼓励学生文理贯通、学科交叉型全面发展,执笔为剑,驱梦为马,向着早日成为面向未来领军新人才的宏伟目标,长歌前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