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世纪东城学校 王丽
随着暑期过半,高温天气持续,玩水纳凉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但溺水事故的风险也随之攀升。近期,多地已发生学生溺水安全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防溺水工作容不得丝毫松懈,需要学生、家长与社会共同坚守,将安全意识贯穿暑期始终。
案例警示:一时疏忽,可能酿成终身遗憾
7月初,某省两名初中生趁家长不备,相约到野外无人看管的池塘游泳。起初在浅水区嬉戏,其中一人逞强向深水区游去,不久后体力不支开始挣扎,同行伙伴施救未果,最终不幸溺亡。事后家长悲痛万分,坦言“总觉得孩子大了能照顾自己,没反复叮嘱,没想到……”
类似的悲剧并非个例。据统计,每年暑期是学生溺水事故高发期,而“无人看管的野外水域”“家长监护缺位”“孩子侥幸心理”是三大主要诱因。这些案例警示我们:防溺水,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家长牢记“四做到”,筑牢监护防线
家长是孩子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暑期务必做好以下几点:
1. “知去向”:孩子外出前,务必明确告知去向、同行人员和返回时间,坚决禁止孩子独自或结伴前往江河湖海、水库、池塘、工地水坑等危险水域。
2. “强看管”:带孩子到正规泳池游泳时,全程紧盯孩子动向,避免玩手机、聊天分心,尤其注意低龄儿童不要脱离视线范围。
3. “常教育”:反复提醒孩子“六不准”:不私自下水、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者不擅自下水施救。
4. “备技能”:家中可准备救生衣、救生圈等装备,同时让孩子牢记急救电话(110、120)和家长电话,确保紧急情况能及时求助。
学生掌握“三技能”,增强自护能力
面对危险,学生自身的警惕性和自救能力至关重要:
1. 识险避险:牢记“野外水域暗藏危险”——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可能有暗流、淤泥、礁石,即使会游泳也不能贸然下水。发现同伴想去危险水域,要及时劝阻并告知家长。
2. 科学求救:若自己不慎落水,保持冷静,不要慌张挣扎,尽量让头部露出水面,向周围大声呼救;若同伴落水,切勿盲目下水施救,应立即呼喊成人帮忙,或利用身边漂浮物(如木板、塑料瓶)抛向溺水者,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3. 正规学习:如需游泳,务必在家长陪同下到有资质的泳池,最好参加专业游泳培训,掌握基本换气、漂浮技能,了解泳池深浅水区标识。
暑期安全无小事,防溺水更是一场“持久战”。让我们以案例为镜,以责任为盾,用细致的监护和扎实的教育,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让这个夏天只有欢乐,没有遗憾。
推荐阅读: